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词:展览 ">收藏 专题 人物 视频
首页 新闻 展览 鉴赏 收藏 视频 专题 教育 拍卖 评论 艺术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陕西艺术新媒体联盟联合推荐艺术名家·戴希斌
日期:2021-07-19 20:07:59      字号: T | T
本文摘要:陕西艺术媒体联盟部分成员与戴希斌先生合影 近日,由陕西艺术新媒体联盟(筹)发起的时代骄子2021当代画坛艺术名家优秀作品网络邀请展已于7月初拉开帷幕。此次特别邀请了西安美院原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

陕西艺术媒体联盟部分成员与戴希斌先生合影 
 

近日,由陕西艺术新媒体联盟(筹)发起的“时代骄子——2021当代画坛艺术名家优秀作品网络邀请展”已于7月初拉开帷幕。此次特别邀请了西安美院原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先生,作为我们特别推荐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陕西艺术新媒体联盟将以“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推广传统优秀文化;报道宣传优秀艺术人才,发现、挖掘优秀艺术人才”为己任,立足陕西,面向全国,通过网络新媒体展播向大家展示陕西乃至全国艺术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个人风采。


采访戴希斌先生




 

『戴希斌 艺术简历 』

 

戴希斌,1941年生,西安人。现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主席,陕西省美协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兼职画家,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画院兼职画家,原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画作品《新绿》入选首届全国国画展并获佳作奖,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作品《塞纳河畔》入选首届中国画院双年展;作品《云起汉江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作品《通向高塬》入选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并获优秀奖;作品《无题》入选“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作品《大昭寺》入选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作品《科隆教堂》入选深圳第三届都市水墨画展;作品《笔墨o建筑》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2008年作品《文化的传承》入选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为奥林匹克艺术中心荣誉收藏。

  中国画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国际艺苑、中南海、国务院侨办、解放军总政、中国驻英国、澳大利亚使馆、陕西国宾馆、山东东山国宾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全国第四届城运会、中央文史馆等机构收藏,另有多幅作品被个人收藏。



 

青山无语自峥嵘——戴希斌的山水情怀

文/殷双喜
  
        画家戴希斌先生,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曾任教学副院长,诸事繁杂。一般画家如此,也就忙里偷闲,画些小品调剂心情罢了,但戴希斌先生似乎有无穷的精力,他曾多次在欧美等国举办个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的大展并获奖。去年他不辞劳顿携画作到我家中交流,竟然小画成捆,大画成卷,六尺整张和八尺整张的大幅山水铺了一地,让我诧异不已。再观其人,忠厚和善,谦恭有礼,丝毫没有时下一些名家的架子和做派。与其细聊,方知其家学有渊,且富收藏,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诸艺,皆有习养,由此对戴先生顿生敬心,视为忘年兄长,品茶论艺,只苦日短话长。



  戴希斌的中国画,属于温文尔雅,见笔见墨,刚柔相济的一路,深得敦厚中和之道。这与他既受丰富的传统文化熏陶,又受到系统的学院中国画教育有关。四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目前是中国水墨画坛的中坚,他们大多在文革前受到扎实的学院教育,对西方绘画体系并不陌生,同时他们又在多年的教学和创作过程中,经常深入生活,游历四方,对景写生,因而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也练就了一手很好的笔墨功夫。所以这一代画家大多走的是中西结合、深入生活、勤奋创作的道路,在当代中国画坛上居于主流地位。戴希斌也属于这个大的主流,但有所不同之处,就在于戴希斌一方面对写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执著,另一方面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热爱和研究,所以在他的画中,有着很浓郁的中国画笔墨韵味和民间艺术的气息。



  九十年代以来,戴希斌有过多次欧洲之行,在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他有机会在欧洲各国的城市从容不迫地观察写生,由是他以中国水墨画的媒介,画了大量的以建筑为主题的绘画。在这些作品中,他以山水画的眼光去观察和表现欧洲的教堂和街景,并以建筑为主体进行了现场创作。与那些比较职业化的建筑画不同,戴希斌没有采用铅笔水彩的方式,表现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局部构成的细节,不去着力于教堂的几何线条,而是以一种整体性的眼光去观察教堂与古建筑的整体轮廓,以及这些古代建筑给他的整体感受,用中国画的材料直接面对景物创作。  在某些方面,他主要采取的,仍然是中国的山水画的观察方式与表达手段。例如,他注重画面的层次关系,以中国画的远山近景的方式表达建筑的远近层次,他也注重画面的黑白关系,以不同的深浅墨色表达建筑的光影。要之,他是将城市的建筑街景都当作中国的山水画来观察和表现,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东方色彩,而不是一个中国画家画出的西洋风景画。



  戴希斌欧洲之行所画的这批作品,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画家访欧所画的旅行见闻画。我们在不同时期都可以见到不同的中国画家画出的这种类似于速写的风景小品,这些小品画因为画家的素质与修养的不同,虽然有着品位高下的区别,但大多数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学院派教育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的素描着色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具有很强的写生意味。这种写生,就是将物象的基本形体描绘放在第一位,以确定的线条轮廓勾勒对象的形体,再加以水彩或国画颜料的渲染,其中有高手大家如傅抱石,则将阳光下的光影与三度空间引入画面,而在局部用笔方面,仍然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大多数画家尤其是国画家的作品,则变成了用毛笔、水墨画西式的速写。戴希斌的访欧绘画,则是机杼出自内心,用笔皈依传统,我自有我在,较好地解决了西式建筑的硬朗线条与中国水墨的有机笔墨的矛盾。



  回过头来,戴希斌先生也画了许多中国的传统建筑,如《松赞林寺》、《大召寺》等,这些中国传统建筑,多数具有自由的线条组织,与中国画的用笔比较融合,但戴希斌在这些作品中却格外注意整体画面的结构关系,运用不同的块面组合与疏密线条的组织,形成了画面的内在力度。可见戴希斌先生并不拘于一家之见,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画面形式语言,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使画面的表达在传递自我的内心感受的同时,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精妙笔韵和丰富意境。



  在戴希斌的扇面作品中,还有一些看似另类的探索之作,表达了画家不拘古法勇于创新的青春心态。他不仅将中国传统雕塑石狮引入画中,生龙活虎,而且将明清的青花瓷图案一变为生动的画面,使之在宣纸上重新获得生命。明清青花,大多出于工匠之手,装饰性强,也有早期是文人画家的画稿,反复流传之后,渐变为程式化的套路,质朴生动的民窑作品且富有画意的并不多见。我在油画家王怀庆那里见过一些,确实生动有趣,令人不忍释手。戴先生的收藏我无缘得见,想必珍品不少,或是戴先生虽然家藏珍品有限,但一定过眼过手不少,所以我看他笔下的花草金鱼,都饶有生气,他将瓷绘青花中的流动爽利,一变为凝重沉稳,见笔见墨,更见形色。以往我看过的中国画多以墨色为主,偶有珠砂红笔,未曾见过此种青花为主调的写意小品,倒是别有情趣。



   当然,最让我注意的,是戴希斌先生近年在辞去了教育行政工作后的山水大作。在这些大幅的作品中,他可以静下心来专注于整体的结构与笔墨气韵,潜心于自家山水的营造,将早年游历各地的写生画稿加以整理,取精用宏,构造出一个云雾蕴藉,劲松清流的高远境界。纵观戴希斌先生的这些山水大作,可以看出,他所关心的,仍然是整体的意境,而非一石一水的笔情墨趣,他关注的是画面的格调气势,因此他将局部的用笔从属于整体的构图造境。通常,我们在一些展览中,可以看到主观性很强的山水构图,这些构图往往粗看气势逼人,大黑大白,骨力强悍,但细观却无山水实景的支撑,缺乏质感,局部的笔墨不免空疏无味。当然,近年来也有一些一味模仿黄宾虹的画作,局部的笔墨倒是层层积墨,浓淡多变,但整体上缺乏构图意识,松散无力。上述两类山水,究其实质,仍是画家缺少实景写生的历练,因此胸无丘壑,构图多袭传统画本,简单空洞,意味索然。这种不重写生,只凭画册和照片的山水画创作状况,对于近年来的中国画教育,应该引起重视。而戴希斌这一代画家,最大的优势也就在这里,即长安画派大师石鲁所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要害在于,对于传统和生活,画家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取舍并加以新的建构组合,从而形成自己的山水语言和气度格局。从戴希斌近期的山水画看,他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有价值的进展,他的山水画综合了北派的大气构图,也具有南派的笔墨意韵,既有主观的构图意识,也有写生积累的真境实感,达到了可观、可游、可行、可居,怡情畅神的境界。从他的山水画中,你很难分辨出是何处山水,何家面貌,但细品其画,确实从容不迫,心平气和,足以养浩然之气,我对此深以为然。当一个画家的作品可以张挂家中,从容品读,怡养性情,而不必去大型公共空间虚张声势,抢人眼目,争夺奖牌之时,我以为,这样的绘画确实回归到了中国水墨画的本性,感悟自然,修身养性,升华人品。戴希斌的山水画作具有这样的品质,可赏可品,令人从容面对,如春风细雨,滋润心胸,这其实是极见功力的画法。



  如果一定要对戴希斌先生的画作提些建议,我觉得他还可以在画面的结构上更加简括强烈一些,在笔墨上更加老辣劲利一些,总之希望戴希斌先生在山水画的结构和笔墨方面都向抽象一端发展。如果有人问我那该是一种什么面貌,我想也许在广东博物院所见的赖少其晚年的山水画那种质朴大气,炉火纯青,正是我的山水理想。也许我的建议并不符合戴希斌先生温文尔雅的个性,不过,凡事都讲究互补,前人尝云:『南人北相,北人南相』,是指不同地域的文化可以互相渗透互补,由此更见底蕴。好在戴希斌先生正当壮年,又如此谦逊好学,每日丹青不辍,假以时日,大器可期也。






戴希斌写生作品欣赏






















 

(审核:赵刚 /责任编辑:晓雪)(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资讯
热点关注
一键分享
网站简介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5 zgyscmw.net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传媒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314784638@qq.com 客服热线:02981564390 客服QQ:314784638
陕ICP备18001368号-1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网站运营:贞元文化
法律顾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尽快处理,
订阅号 官方博客
统计